綜觀日軍在二戰時期於亞洲戰場出現過三次所謂的「玉碎(日軍遭敵軍全部殲滅-即亡靈無法回歸靖國神社)」戰,第一個就是緬北的「密支那戰役」,之後依序是「松山戰役(194464日至97日)」以及「騰衝戰役(19445月至913日;騰衝當時是日軍在薩爾溫江西面最主要的指揮與通訊中心)」,而這三個地方都是由中華民國軍隊打下來的。「玉碎」一詞出自中國古籍《北齊書․元景安傳》中的「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日本開始使用「玉碎」是在1943年(昭和18年)530──「阿圖島戰役」之後,代表的就是──寧願戰死也不願投降的武士道精神。當時據守在此地的是山崎保代大佐(YasuyoYamasaki18911943,陸軍士校25期畢)所指揮的2,638名北海道守備隊,他們面對的是兩萬名在加州受過山岳作戰訓練的美軍第7步兵師,經過兩個星期的慘烈戰鬥之後,防守的日軍只剩27人因負傷被俘;美軍則有549人陣亡,1,148人受傷,2,000多人因病退出戰場。阿圖島(Attu island)為阿留申群島的一部分,為美國在二戰中唯一被日軍佔領的舊有領土,目前屬於阿拉斯加州(State of Alaska)。在二戰時期的軍隊操典中,常規部隊死傷達13,指的就是喪失攻擊力、死傷達23,就代表全滅。「阿圖島戰役」超過99.9%的死亡,比全滅還慘烈。

 山崎保代

【山崎保代大佐(上校)陣亡後被日軍跳級追贈為中將】

arrow
arrow

    老賈/賈忠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