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年出版業愈來愈蕭條,為了維持生存,很多出版社開啟了另類的生存方式,那就是增加或是全面轉型成為自費出書的出版社。再不然就是大量授權大陸的書籍,只要簡轉繁,改變一些詞彙與用語,即可出版。自費出版對出版社來說完全沒有風險,因為是作者自掏腰包。而簡轉繁則是因為部分大陸作者認為台灣市場太小,在加上他們希望能在大陸市場之外出書,於是在台灣出書,就成為這些大陸作家增加履歷的另一個途徑,所以他們在這裡出版的繁體版──可以不要版稅,或是收取很少的版稅。另外只出翻譯書也是另一種求生方式,出版社的老闆或主編,只要看看國外的銷售排行就下定簽約,不需要花腦筋去選書,而且在國外暢銷,在國內應該也不難賣」,因為讀者吃這套。但只跟著流行,永遠落後別人一步,最重要的是,只出版翻譯書會失去屬於自己的特色和觀點,永遠只能當牛後,連雞首都沒機會,或是說出版社根本沒有想要有特色這樣的念頭。

不用說,不管是選擇上述哪種出版方式,都是在殺雞取卵,試問在台灣有那幾個作者可以負擔的起出書的費用(一本書或許還好,兩本以上呢??),甚至有那個神經病,花了大把的時間去找資料寫書,然後再自掏腰包的出書。除非是個只想出名的瘋子,那樣他的書值得看嗎???他寫的文章順暢嗎???

經營出版社本來就要負責挑選書籍,本來就要負擔上市之後的風險成本,這跟經營企業是一樣的。你可以選擇少出,但卻不能這麼不負責的把風險全丟給別人,只為了自己能活下去。當然能活下去才有未來,沒錯,但不能全建立在別人的生死存亡上。尤其全自費出書,那誰來把關作者的品質,甚至會不會因此造就一批有錢(或是有能力申請政府補助)的書閥,出這種書對於閱讀推廣或是文化創意有任何助益嗎???

只出翻譯書,或是只是在簡轉繁,最後也會重複十多年前影視界那樣。當年那些大老闆個個「近利短視」──先是拿韓劇來墊檔,後來是拿韓劇來降低自己製播戲劇的成本。結果──最後捧紅了韓星,錢都讓韓國人給賺走了,連流行都得跟韓國走,反過來卻掏空了自己的文創環境,殺雞取卵的做法就是大家都成窮光蛋--口袋空空、腦袋也空空!

另一篇批判文章的參考連結~http://tpi.culture.tw/content-53-PStatusCtr-publishContent/109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賈/賈忠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