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在1895年的「馬關條約」後割讓給日本,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是在1924年(民國13年)5月5日正式入校受訓,兩者時間差距相近30年。因此台籍人士想到大陸地區從軍並不容易、更不簡單。在近代史上第一個赴大陸就讀軍校的是來自新竹地區、畢業於保定軍校八期砲兵科的鄒洪將軍(後來追贈上將)。而第一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台籍生-則為二期的李友邦將軍。之後還有三期的-黃濟英、林文騰、陳紹馥三人……之後台籍生最有名的當屬畢業於16期的陳守山上將。當然比較特殊的是因為來自被割讓地區的關係,所以這些台籍生大多屬於思想較為激進(先進)的左派的學生,因此畢業後加入共產黨的人比例不低。但台灣入學人數最多的是首推抗戰勝利之後在台灣招收的22期,這批台籍生為民國36年(1947年)「二二八事變」後在台招考入學的,據說當時因為戰後經濟相當蕭條,因此報名人數超過千人,最後只錄取100名學生,其中本省籍學生約80名,在台外省籍學生約20名,錄取學生從基隆搭中興輪先到上海、之後沿長江航抵成都陸軍官校就讀。本期錄取學生分成三個總隊入學,總人數超過3,300人以上,原本擬定受訓的時間為4年,但因國共內戰加劇,實際上只受訓約1年7個月就畢業(最長),其中第一總隊於民國38年(1949年)2月12日畢業。第二、三總隊則是在同年9月27日畢業。總共3,376名畢業生當中包括-朝鮮與越南籍學生百餘人。本期80名入學的台籍學生(實際到台灣者不到70人)出了兩位將軍-王天進中將(台南人)和陳漢業少將(台北人),就人數比例上來看並不算太低(所謂22期的外省籍將領有-黃幸強、羅本立、汪多志、程邦治、盧光義、曹思齊、施震宙等7人/中將以上/此為大略資料)。
但相同的歷史在一些立場特殊的媒體就被寫成-「來台後,台籍軍官都有分配工作,多半分派部隊訓練兵員,工作苦,待遇低,許多人提前退伍,只有少數例外如王天進(台南人)和陳漢業(台北人),分別幹到中將和少將;相形之下,同期大陸籍軍官如羅本立、黃幸強、盧光義、汪多志等人都飛黃騰達,分任參謀總長、陸總司令、軍情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與台籍同學際遇懸殊,省籍差異明顯可見。」(參見-《新台灣新聞周刊》第615期/李禎祥/2008.01.03)
不過這期台籍畢業生當中的-吳鍾靈、林再受、黃深柱三人在民國47年時因涉及鼓吹台灣獨立而遭判刑十年,並被關押於台東泰源監獄。到民國58年後,這三人陸續出獄。
之後23期,也招了70~80多位台籍學生,但因國共內戰加劇,除了提早畢業外,僅有77名台籍生提前空運到台灣,其他學生大多滯留大陸而隨軍校教育處少將處長李永中起義投共,之後這批學生遭到-中共的甄別,頑劣者會立即被清洗-槍斃、勞改、入獄服刑…而思想改造成功者,命運也相當悲慘;一部分被分配到解放軍部隊中從事非戰鬥任務、一部分被分配至四川鐵路的修建工作,但民國39年(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這些23期生中很多人隨即被中共以志願軍的方式投入韓國戰場當作砲灰!
誰的待遇好~或許可以從23期學生畢業後的生活~來探討~也就是說~有沒有省籍迫害~除了時運與機會外~再來就是有心人的特殊想像!
……………………………以上摘錄自可能會上市的新書《三軍官校簡史(暫定)》…………………但這應該是沒人想看、沒有市場的書籍,雖然整理的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