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產金礦的地區有本山、九份及武丹山三個安山岩體及其附近的沈積岩,其產量依官方的記錄約接近100噸,而實際產量一般相信則絕對不祇這個數目。按以前台灣金屬礦業公司(簡稱「台金公司」)人員的估計,大約有200噸的產量;據前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林朝棨(1910~1985)與譚立平教授等表示,金瓜石金礦的生產大概有500~600噸左右。但不管數據是多少,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在日據時期由日本在金瓜石所挖的黃金、銅……早給日本人搬走、換成軍事戰略物資…給統統花光了!】
(A)當年國府到底運了多少黃金與外匯到台灣?
(1)中央銀行的紀錄:1947年(民國36年)蔣介石下野之前到1949年(民國38年)6月--國民黨將儲存在上海中央銀行作為金圓券準備金的大部分黃金--約2,949,970.279「純金市兩」、白銀--約1億3,000萬兩、約7,000萬美金的外匯......分成5次轉移到了臺灣。
(2)不過根據吳興鏞先生所著之《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台1949年》(時英出版社;2007.10.01)一書的考據顯示:國府當年從上海運到臺灣的黃金應該是400萬兩,另有約各相等於200萬兩金子的純銀及美金,所以總值應相當於800萬兩的黃金,約等於當時的5億美金。而吳興鏞先生的資料來源則是來自其父親吳嵩慶。吳嵩慶先生在1947年(民國36年)底出任聯勤總部預算財務中將署長,在國共內戰打的最激烈時,國軍的軍費支出佔當時全國總預算的80%以上,吳嵩慶先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3)林博文先生在其所寫的《關鍵民國:聆聽民國史的馬蹄聲》(大塊出版;2013.05.27)之【故宮國寶遷台的涵義】中卻記載,當時運到台灣的黃金--約270多萬兩、白銀--約15,200,000枚、外匯則有美金約1,530多萬。
(4)而中共在1992年10月1日公布資料顯示,當年國府運來台灣的黃金約為:300多萬兩、白銀1,136萬兩、銀元398萬元,以1市兩等於31.25公克來換算,黃金約為93,750公斤,白銀則約有355,000公斤。
(5)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立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在其所著的《貨幣的禍害--貨幣史片段(MONEY MISCHIEF)》這本書中的所列當年國府運來台灣的黃金為300萬盎司,但未計其它貴重金屬與外匯。
(6)陳祖耀將軍在其所寫的《王昇的一生(三民書局,2008年)》書中記載,單單國府在上海的70天經濟管制中,就經由發行金圓券兌換了約125,652兩的黃金,之後這些黃金都運到了台灣,而這只是當年國府從大陸帶來黃金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