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抗戰勝之初,英國總共援助與租借了11艘船艦給我國,其中有8艘是小型港巡艇,另外3艘則是屬於噸位較大的驅逐艦,除了前述的「重慶號」與「靈甫號」之外,最早返抵國門的是「伏波號」砲艦。「伏波號」原為英國海軍「花級(Flower)」驅潛砲艦──HMS Petunia 號,「伏波號」滿載排水量可達1,350噸,最高速率16節,編制乘員100人,配備14吋砲、140mm機砲、620mm防空機砲。「伏波號」是在1946年(民國35年)12月正式駛抵南京。但負責在英國接艦的艦長柳鶴圖(畢業於馬尾海校23年班),卻在返國不久就被撤換,同時船上23的官兵也一起被撤換。新艦長為畢業於電雷一期的原任副長姜瑜,姜瑜曾在德國學習過魚雷快艇,在抗戰後期也曾選派至英國接受過嚴格的海軍實務訓練(實際參戰與學習造艦技術),期間也一同與英軍參與了諾曼地戰役」,是個經驗豐富的海軍新秀只是出身於非馬尾系的電雷學校,仍被閩系批評──經歷與歷練不足為此有閩系的海軍耆老向執意換人的總司令桂永清建言指出:「船長經驗不夠,再加上幾乎整船都是新手,是很容易出事的」但不被桂永清接受。不幸的1947年(民國36年)319日的深夜,因「二二八事變」而奉命來台「伏波號」於廈門外海夜航時因為值班人員的疏忽,被招商局的一艘貨輪「海閩輪」給攔腰撞沉。由於是深夜被撞,因此搶救極為不易,全艦只有輪機長焦德孝上尉(畢業於青島海校/海軍官校28年班)一人獲救外,其餘129名官兵其中還包含了海軍士官學校派艦見習的18名學生都全部葬身海底。由於發生事故的原因太過離奇,不但國內的輿論譁然,負責交艦與訓練船員的英國也極為重視,他們立即透過各種管道向中國政府及海軍當局進行交涉,要求弄清楚失事原因。正當國內為了此事亂成一團的時候,當時擔任海軍上海第一基地司令的方瑩將軍(畢業於吳淞商船學校民國4年班)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還放了一砲的說:「失事的原因與臨時換將、不熟習操作有關係,或者說,造成「伏波號」慘案的間接原因就是──長期存在於海軍內的派系鬥爭。不久,被歸類為閩系的方瑩就申請退役返回老家福州隱居。中共建政之後,方瑩被任命為華東海軍研究委員會委員。之後歷任──中國人民海軍第六艦隊副司令員、華東海軍幹部輪訓班副主任、華東海軍司令部航海業務長、海軍聯合學校專科主任、中國海軍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政協委員等職。1963年退休,1965226日病逝。方將軍生前著有──《海軍史話》、《海軍詞典》、《海軍發展概況》等書。柳鶴圖後仍追隨國府撤來台灣,曾擔任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少將)、行政院新聞局顧問兼駐泰大使館新聞參事、外交部情報司司長、非洲司司長、台船(中船)公司副總經理等職。而「伏波號」的意外沉沒事件,似乎也為未來的海軍白色恐怖事件埋下伏筆。

伏波艦.jpg

伏波艦於1946年(民國35年)8月返國經過埃及東北部塞德港時所攝,英國軍艦的艦名前均冠以H.M.SHer Majestry's Ship)的縮寫三個大寫字母,意為「國王陛下的戰艦」

 

摘錄自《衛國戰士的搖籃~三軍官校的草創與沿革》2四海一家,共聚一堂——海軍官校簡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賈/賈忠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