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波耳戰爭.jpg

【描述「波耳(布爾)戰爭」畫作,近代歷史上兩次「波耳(布爾)戰爭」分別發生於--1880188118991902。波耳(爾)人(Boer),為居住於今南非境內之荷蘭、法國、普魯士人與比利時人之歐洲人後裔所混合形成之民族,主要族群為荷蘭人,因此在荷蘭語(Boer)中波耳(布爾)人的原意為「農民」。現在已不使用這個名稱而改稱為Afrikaner中譯為「阿非利卡人」或「阿非利堪人」。第一批約135名的波耳(布爾)荷蘭裔移民是在16524月登陸好望角的桌灣(Table Bay),之後隨法國和德國移民陸續移入,逐漸形成一個使用夾雜法語、德語、馬來語和科薩語的荷蘭方言的民族,由於他們大多務農因此被外界稱為布爾人(Boer1795年,荷蘭被法國佔領,英國趁隙強占許多原屬於法國和荷蘭的海外殖民地。英國人開始移入南非,逼的波耳(爾)人不得不往非洲內陸遷移。1849年波耳(爾)人分別於南非內陸建立了──南非共和國(Zuid Afrikaansche Republik又稱:川斯瓦共和國)、納塔利亞共和國與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Republik Van Die Oranje Vrijstaat)。1877年,在非洲祖魯人的威脅與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南非共和國宣布接受英國的保護,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歷經3 年的統治,英國人除了消滅祖魯王國外,並未積極改善波耳(爾)人的生活條件,反而放任英國人在當地壓迫大肆炒作土地與補收稅款,引發波耳(爾)人的不滿情緒,因此當1880年駐南非共和國主力之英軍主力前往巴蘇陀蘭(今賴索托)鎮壓動亂時,波耳(爾)人就趁機集會叛亂,之後經過兩次戰爭,阿非利卡人在英國的同意下於1910531正式成立南非聯邦政府(Union of South Africa),1961531日再正式成為--南非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另外由於當時英軍制服多為紅色與白色,顏色過於鮮豔容易遭到敵軍的狙擊,造成慘重的死傷。為此,英軍開始利用泥水將軍服染成與當地環境相同的土黃色,讓敵方不易發覺,這做法可以視為現代陸軍迷彩服(Military camouflage)的始祖不過也有記載認為英軍早在十七世紀就開始使用與環境相符的迷彩戰鬥裝。由於當時有不少印度人在英軍中服役,他們以印度話稱這些染成土黃色的制服為Khaki,這就成了現代卡其色這個名詞與卡其服的起源。

摘錄自《你不知道的日本故事》7)日俄戰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賈/賈忠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