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鄭成功據台抗清的過程,在不同的現代政治意識形態下,也出現幾種完全相反的歷史觀:中國大陸與1949年遷台的蔣介石把鄭成功看作從荷蘭人手上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日本則把鄭成功看成第一個日裔子孫成功經營台灣的例子(註6,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189511月日軍攻進台灣民主國在台灣最後的據點──台南府之後,南進軍司令官──陸軍中將高島鞆之助(たかしま とものすけ18441916)還特地親謁位於台南的延平郡王祠,並發中、日文的雙語訓令,甚至在1897年,總督府還將台南的延平郡王祠正式改為「縣社開山神社」,成為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所設置的第一神社,也是唯一一座由中國寺廟改造而成的日本神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以鄭成功的一半日本血統來拉近日本與台灣的關係不過台灣部份強調本土意識的人則把鄭成功看成漢人脫離中國統治,移民台灣,建立新天地的典範。

鄭成功1.jpg

2009「重生」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鎮館寶「鄭成功畫像」1874(同治十三年)牡丹社事件結束後,負責主持台灣海防及對各國的外交事務的船政大臣沈葆楨(18201879)與閩浙總督李鶴年、福建巡撫王凱泰與福建將軍文煜等人給同治皇帝上了一封奏摺,在奏摺中沈葆楨特別指出──要治理好台灣,除了要正式追諡鄭成功外,另外就是將當地一般老百姓私下祭拜鄭成功的祠堂(私廟,即「開山王廟」)變成一個官方認定的祠堂,因為此舉,係有助於「正風勵俗、正化人心」之效。可惜沒幾個月同治皇帝就因病過世,翌年(1875年)光緒帝即位,朝廷准沈葆楨等人之奏,正式撥款在台南為鄭成功建了一座福州風格的祠堂,並由禮部追諡,號「忠節」,這就是台南著名的「延平郡王祠」的由來。

鄭成功2.jpg

19458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台灣重歸祖國的懷抱。政府除將其改回──「延平郡王祠外,並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重建祠中部分建築,例如打掉原「開山神社」鳥居最上方的橫樑,放上中國國民黨黨徽等。1963年(民國五十二年)則是將原有的福州風格的舊建築拆除,重新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的中國北方式傳統建築。而每年鄭成功復(登)臺紀念日──429日(陽曆),政府均會舉辦春祭鄭成功的活動,由於鄭成功為中日跨國聯姻的結晶,因此日本北九州的平戶市有時也會派人前來以傳統日式神道教儀式來祭拜鄭成功,而這也是目前台灣唯一可以看到日本神社祭典的廟宇。延平郡王祠」在2010年(民國九十九年)721日,被指定為臺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築,但並未被列為古蹟。圖片摘自──《日治時期台灣建築18951945》,作者:傅朝卿/大地地理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12.01

摘錄自《表裡不一~你不知道的日本近代故事》之3開設日本第一家咖啡館的鄭永慶與現代日本咖啡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賈/賈忠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