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田  

 

 

我覺得不喜歡電影【KANO】的人就別去看了。你們幫【KANO】賦予了太多的意義,其實也算折煞了電影人的創意;相對的-因為反對,也等於替【KANO】做了更多的宣傳,它的票房不好才怪!

 

有「日本人的良心」稱譽的-矢內原忠雄(Tadao Yanaihara18931961),在他當年出版的禁書《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帝國主義下の台灣(遭日本政府禁止出版)》中對於當年日本修築嘉南大圳後實施特有的「三年輪作制度」有這樣的批評:「……由於當年日本總督府明知-烏山頭水庫無法充分灌溉號稱有15萬甲的土地,於是強迫當地將農田劃分為每50甲為單位,劃分成-水稻、甘蔗、雜糧的小區……輪流供水……凡種植水稻者充分供水,種甘蔗者只在種植期間供水,而種雜糧則不供水……矢內原忠雄直言其實對大地主、大企業有利,而主要為台灣農民的小地主則會因為輪作的關係,當輪到甘蔗或雜糧供水的年份,即失去水稻的收穫,致使生活陷入困境,最後導致小地主沒落」……其實在日本佔領之初,台灣土地絕大部分均落入日本政府與財團之手,因此日本人修築嘉南大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產稻米,以應付日本本土產稻的嚴重不足,避免再次於日本內地產生嚴重的「米騷動(在1890年、1897年、1918年日本各發生三次因缺糧所產生的「米騷動」)」而危及天皇政權,並不是為了台灣百姓謀福利。

 

根據總督府留下的資料:從19001944年左右:台灣地區單位面積(每公頃)的平均水稻產量,由934公斤,增加到1,778公斤。但台灣百姓平均死亡年齡從1908年的27.2歲,到嘉南大圳完工啟用的1931年-卻劇降至21.5歲……,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增產的稻米全數輸往日本內地去了。根據資顯示-從19001944年-由台灣輸往日本的稻米由1,400噸,增為166,000噸,也就是說,辛苦種稻的台灣農民,絕大多數都只有照顧水稻、收割水稻的份,但卻可能連一口白米飯都吃不到、吃不起!

 

也就是電影【KANO】中演到棒球員吃的竟然是白米飯,那是神話與笑話。因為大多數台灣人除了高階層家庭(日化家庭權貴子弟)外,一般人能吃白米飯的時間-除了過年過節外,就是生病的時候,而家裡太窮的還不見得吃得到,大多只能以番薯來果腹,甚至還不是吃熟的,為節省炭火-是吃生的番薯,番薯可以生吃,但後遺症是容易消化不良,洗不乾淨還會有蛔蟲。稍微的例外是,近藤教練以個人的身分替球隊多申請了一些白米,並委由近藤夫人製作飯糰,給球員在結束練習時當作點心來充飢電影可以懷念某個時期,但卻不能像台灣的清代戲劇一般,男演員連頭髮都不剃,只紮個辮子就號稱做工精美,那其實是白做!

 

同樣的,烏山頭水庫當年修築的工法其實問題多,土堤式的大壩在紀錄上連小小的4級地震都可能承受不住。而現在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能有這樣的成績,其實都是台灣光復之後省政府維護之功。尤其以胡龍寶19111997,國民黨台南山派的創始人)當臺南縣長時的貢獻最大,也讓八田當年預估只有50年使用壽命的烏山頭水庫能撐到現在(已超過80年)!

 

而在【KANO】進軍甲子園的同一時期,台灣百姓除了有吃不飽的問題外,還有政治禁錮的大麻煩。由於當時日本已進軍東北,為了壓制殖民地人民以及日益左傾的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台灣政治反抗運動都在這年遭到日本總督府無情的撲滅,無論是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台灣民眾黨、台灣共產黨,都被強制解散,就連領導農民運動的領袖簡吉(大眾電腦創辦人-簡明仁的父親),便是在這年被逮捕入獄……那時代美好嗎!?幻想或許是,但實際上卻差很多!(試想生活如果好過的話,那時期台灣民眾黨下面的「工友總聯盟」有可能由1928年的6,000多人,到1929年快速成展到11,000人嗎?)

 

ㄡ……對不起,我忘了提幾件小事:

 

a)根據郭譽孚先生(著有《自惕的主體的台灣史》與《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的研究,嘉農棒球隊成立後的第一戰,就打敗了早一年成軍-全部為日本學生組成的嘉義中學棒球隊,當時並沒有近藤教練近藤兵太郎;為此嘉中輸的不甘願,竟然拿球棒在路上埋伏攻擊當時嘉農勝投的一年級生陳耕元(上松耕一,前原委會主委陳建年的父親);陳逃回宿舍,同學動員反擊,封鎖道路,只要是日本人就抓來打;事情鬧得很大;警察來校抓人,島內校長拒絕警察進入;最後由兩校校長協調,經嘉中道歉而自行解決-嘉農雜牌軍的棒球生涯是這樣的開始,據其隊員回憶,「從此以後,嘉農苦練四年」。

 

b)嘉農棒球隊在甲子園奪得亞軍之後名聲大噪,因此轉進來的日本學生愈來愈多,到最後竟然變成棒球隊內的日本學生多過台籍學生,所謂的「三族共榮」口號也慢慢消失在日本民族優越之上。這樣不公平的狀態自然造成台籍生的不服,後來竟演變成台生不服而經常偷襲日籍學生的事件,為此嘉農的日籍校長乾脆下令-膽敢毆打棒球隊的學生-一律退學……校規一出,看誰還給動手打日本人……

 

c1929年,台南師範附小的校長日本人西卷南平在其出刊的《公學校教師論》中,是這樣批判給台灣人讀書的公學校教師:「我無論到哪一所公學校,都是本島人教師多於內地人(內地指的是日本)教師。……教職員之間盡是說台語,即是校長警告,亦不能徹底改正。……然而公學校教師使用台語交談,而要教導兒童常用日語,簡直是夢想。」這說明了台灣的日語一直未曾普及,更別說在電影中從頭到尾的日語對白!

 

d)有人說國府當年敗退到台灣島之後,是刻意提倡籃球而去壓抑屬於日本與本省的棒球。那是冤枉啊,當時國府懂棒球的人不多是真的,但還談不上壓抑,更沒有族群之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棒球一直是屬於美國人自己玩的運動,日本雖早在1930年就開始籌組職業棒球,但條件環境並不成熟,所以一直停留在學生運動的層次。日本直到1937年才開始組職業棒球,但當時日本已經正式對中國展開侵略戰爭,人力與物力幾乎都投注到亞洲戰場上,因此要說真正的棒球推廣要遲到二戰結束的1949年中央聯盟組成開始算起,那是日本被美國獨自佔領期間,美國人希望藉推廣棒球來同化日本!只是這一路上顛顛簸簸,也始終脫離不了「打假球」的問題1969年到1972年發生的黑霧事件,到1993年才真正進入佳境。從時間上來看,中華職棒聯盟在1989年成立,其實並不算晚。其實棒球運動在世界各地的興起,真正的原因是二戰之後美軍派駐世界各地才興起的。不然歐洲人愛玩足球網球,亞洲人原本愛打籃球,棒球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其實就像當時看印度與英國人瘋的板球(或稱木球、槳球,cricket)一樣,有看沒有懂!

 

P.S:日本人推展台灣棒球運動的目的:(1)增強團隊精神;(2)訓練守法守紀;(3)促進對日本內地的認同感(前進甲子園)。

 

 

arrow
arrow

    老賈/賈忠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